close

  今年是杭州啟動歷史建築保護的第十個年頭,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聯合錢報,邀請熱愛老房子的讀者一起探尋老建築的前世今生。
  你還別說,走進這些老宅,還真有時空交錯的感覺——西湖邊的湖邊邨歷史建築群和孩兒巷98號成了我們首批探訪的對象,駐足在青石板鋪就的院落里,滿眼是雕刻精美的牛角、漂亮的走馬廊,耳邊縈繞著的則是杭州老房子專家仲向平娓娓道來的故事。
  窗“玻璃”是磨到通透的蚌殼
  這設計秒殺當下啊
  “小樓一夜聽風雨,深巷明朝賣杏花”,這寥寥兩語,道出了孩兒巷的無限風情。
  孩兒巷98號民居建築(即陸游紀念館),是杭州市公佈的第一批歷史建築。在杭州歷史建築十年的保護歷程中,算得上是一座里程碑——
  原來,當年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,孩兒巷98號被列入了拆遷範圍。當時宅子的住戶們認為這座老宅是有價值值得保留並保護的。拆還是不拆,一座老宅引發了全城熱議,也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杭州老宅的保護意識。經過長達7年的爭議與努力,最後這座建於清晚期,已有100多年曆史的老宅最終得以保護。而杭州也正式拉開了歷史建築的保護帷幕。
  經過修舊如舊的修繕,在現代化建築的包圍下,這座一棟兩層三開間四圍走馬廊五進院落的老宅尤顯味道。
  雖然這座老宅現在被作為陸游紀念館,可仲向平說,這宅子並不是陸游的故居。只因陸游曾居住於該巷,並寫下著名詩句,而古宅作為孩兒巷留下來的唯一一幢老建築,才將陸游紀念館放在了這裡。
  在這座老宅里,你能隨處可見各種精美的雕刻,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牛角上、木門上。而門窗上的雲紋看似簡單,卻是分塊雕刻後再拼接而成的。 “一百六七十年前能把木頭雕得這麼完美,還能這麼完整地保存到現在,這是很不容易的事。”仲向平說。
  當年玻璃是個稀罕物,紙糊易破又不防風,聰明的匠人們就選用了半透明的蚌殼,將蚌殼磨平磨薄之後,切割成長方形的薄片,疊加在二樓窗戶上,防曬擋風又透光。
  說起這個宅院還有一個小故事,這個宅院的主人是上海的一個小知縣。據說當年知縣是聽從了鬱達夫的意見,買下了這幢宅院。有意思的是,鬱達夫的孫子鬱飛先生當年就曾在這裡避難。
  西湖邊石庫門裡弄
  是當年的高檔社區
  長生路上的湖邊邨建築群,是杭州建造較早、規模較大、式樣較美的新式石庫門裡弄建築。
  這些房屋既有中式傳統建築的門面掛落、出檐馬頭和庭園水井,又巧妙地融合了歐式建築的門楣浮雕,清水磚牆,屋頂露臺和百葉窗扇。
  “湖邊邨的‘邨’其實是當年從上海學過來的——在上海,這樣的石庫門裡弄建築太多太多,湖邊邨這樣的規模和上海的一比是小巫見大巫了。”
  不過仲向平說,湖邊邨和上海的石庫門裡弄建築相比,又別有風味:上海的石庫門是一戶一門一院落,而湖邊邨則是四扇大門圍合而成一個大院落,裡面一排一排的房子更像現在的聯排。
  民國時期,這樣的石庫門裡弄其實就像現在的商品房項目,而湖邊邨則是原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張義純投資修建的,主要是用於出租。
  “當年這裡緊臨西湖,鬧中取靜,在樓上還能一眼望見西湖。”仲向平說,那會兒這裡可是銀行家、教員、作家、越劇家們最喜歡租住的地方,因為著實很有腔調。
  (原標題:磨到通透的蚌殼,做成“玻璃窗”百年前的老房子,真當有腔調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fu27fuqv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